遭遇頸動脈斑塊,如何辦?
發(fā)布時間:2017-03-15閱讀次數(shù):
你的頸動脈有斑塊嗎?
頸動脈斑塊多是通過頸部B超發(fā)現(xiàn)的,而頸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已經普及到縣鄉(xiāng)一級的醫(yī)院。作為篩查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最便捷的手段之一,頸動脈超聲不但在形形色色的體檢套餐中是必查項目,也是神經科的常規(guī)檢查。另外頸部高分辨MR有助于頸動脈斑塊的診出和斑塊穩(wěn)定性判斷。于是,“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,頸動脈粥樣硬化”象秋天落葉,隨處可見。如果你進行了一次頸動脈的超聲檢查,報告上寫道“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”,你該如何應對呢?
頸動脈斑塊與頸動脈硬化有區(qū)別嗎?
頸動脈斑塊與頸動脈硬化二者,其病理實質都是動脈斑塊的形成,最終均導致動脈硬化,常常合稱為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。二者有相對病情輕重不同,輕度的多稱為硬化,較重者稱為斑塊,斑塊明顯時則說明硬化的程度高了,病情加重了。
頸動脈斑塊,是如何形成的?
頸動脈斑塊的形成是一個復雜漫長的過程,這就像下水管中積存的油垢,時間久了會導致水管堵塞。
頸動脈斑塊,它伴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,動脈硬化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加重。頸動脈斑塊最危險的因素是年齡。通常,一個人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大約從青春期(15歲左右)就開始隱隱發(fā)育,至40歲左右變得明顯,而到60歲左右,查遍頸動脈沒有發(fā)現(xiàn)一枚動脈硬化斑塊的人就屈指可數(shù)了。
頸動脈斑塊的加重是由多重危險因素導致的,包括:頸動脈血管壁損傷、血管中的膽固醇沉積到血管壁、高血壓、吸煙等。
1、高血壓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(fā)生、發(fā)展的重要因子。高血壓致使血液沖擊血管內膜,導致管壁增厚、管腔變細。管壁內膜受損后容易使膽固醇、脂質沉積,加重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。因此,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。
2、其次容易誘發(fā)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的因子包括:吸煙、血脂異常,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(LDL-C)升高、血糖異常升高、缺乏鍛煉、身體內經常有炎癥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、飲食不健康等。這些因素會使動脈硬化斑塊加速發(fā)展或提前出現(xiàn),也會更多地使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發(fā)生“火山噴發(fā)”,誘發(fā)腦血管疾病,因此,良好控制這些因素反過來就可以治療和延緩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發(fā)生和發(fā)展。
頸動脈斑塊的危害
你看到這樣的報告時,你不必過于緊張,其實并不是所有斑塊都是高危的。
對于頸動脈斑塊的危險主要有兩點,穩(wěn)定性與狹窄程度。
其一是斑塊的不穩(wěn)定性,也就是在血管壁上不牢固、易脫落的斑塊。一旦斑塊脫落,就成了血流中的栓子,隨血流到達大腦堵塞遠端腦動脈,導致血栓的發(fā)生;
其二是狹窄程度,如果斑塊較小,頸動脈狹窄<50%,患者可以沒有明顯臨床癥狀。如果頸動脈狹窄超過50%,患者可能出現(xiàn)腦供血不足的相關癥狀。當然我們的擔心或警惕是有依據(jù)的,因為頸動脈斑塊是導致缺血性卒中(即腦梗)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頸動脈斑塊導致的腦梗的機制主要有以下幾種:1. 因斑塊增大導致頸動脈嚴重狹窄甚至閉塞;2. 粥樣斑塊破裂導致頸動脈閉塞;3. 部分斑塊組織脫落并隨血流堵塞顱內較小動脈;4. 頸動脈內血栓形成并使管腔閉塞。因此,合理預防并干預頸動脈斑塊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發(fā)現(xiàn)頸動脈斑塊,如何處理?
當我們診斷為頸動脈斑塊時,不要慌張,而需要進一步判斷。
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害主要取決于頸動脈的狹窄程度和斑塊穩(wěn)定性,是否需要治療取決于危害大小,當然我們依然需要重視這個問題。治療手段有健康管理、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(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)。
最重要的治療措施是控制卒中的各項危險因素,如增加運動、合理飲食、減輕體重、戒煙、不酗酒、控制血壓、血糖、血脂等。
需要提示的是:已經患有腦卒中的患者,應當定期復查頸部血管超聲,追蹤斑塊的大小及穩(wěn)定情況;定期健康體檢時最好篩查頸部動脈超聲以盡早發(fā)現(xiàn)頸動脈斑塊,可觀察斑塊的大小和性質,并及時咨詢腦血管專科醫(yī)師,調整藥物,以控制病情發(fā)展。
掃一掃 手機端瀏覽